:::
:::

NEWS最新消息

2025-03-27 22屆智慧鐵人第一梯第一場新春闖新局

22屆智慧鐵人第一梯第一場新春闖新局

【記者林偌甯、李香霆台北採訪報導】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主辦的「第22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下稱智鐵賽),23日於全國十個場地同步開賽。初賽耗時八小時,由實作題、文本題、體其題三大關卡組成,考驗選手們的學科基礎知識、創意、與團隊協作能力,參賽隊伍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各項挑戰。在今年的比賽中,有八成隊伍為首次參加智鐵賽事,且報到率高達百分之百,展現學生的高度投入。
 

 「第22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初賽」分為北、中、南、東、偏鄉共五區,同步競賽,角逐複賽資格。
 
智鐵賽自2004年開始辦理,迄今逾20年,始終秉持著「鼓勵學子發揮創意與創造力」的初衷。本場初賽的實習總裁判彭詳睿,以自己連續三年參賽,又轉為關主、裁判等身份的經驗表示:「這個比賽的精神就是『沒有說不行就是可以』,我自己參賽的趣味是鑽漏洞,從中發揮自己的創意。現在看到選手們在找漏洞鑽也蠻開心的,因為一個問題本來就不會只有一種固定解法。」智鐵賽不只考驗選手們如何在短時間內激發出想像與創造的能力,也需要群策群力,聚合各自的長才,並與隊友溝通協作,許多隊伍在經歷了一整天的比賽後,培養出深厚的情誼。
智鐵賽的關卡涵蓋各領域的知識與應用,強調「團隊合作」是應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初賽的第一關考驗參賽者的實作能力。關主林廷蔚與陳育德,乘載去年參賽的寶貴經驗,今年以遊樂園的動力裝置作為命題,參賽團隊需運用西卡紙、膠帶、吸管、鋁箔包等材料,製作獨特的「旋轉木馬」。 智鐵賽每年的題目皆須具備創新性,且不可重複,對此,陳育德指出以往的比賽沒有涉及「旋轉」與「動力」相關的任務。此關卡不僅考驗選手的物理知識,也亟需團隊的創作能力與協作效率。參賽隊伍「除卻巫山不是雲,只是艷紅瞪寒雲」分享解題時的感受:「實作題挑戰性高,我覺得比較重視生活科技的能力。」
 
關主可林(化名)、陳育德指出物理知識與創新思維是第一項關卡的重點,沒有標準答案,只要願意嘗試,問題有無數種解方。
除了動手實作外,智鐵賽也安排以邏輯推理、閱讀理解為核心的文本題。曾在三屆智鐵賽上屢創佳績,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蕭鼎霖,再次以關主的身份回到智鐵賽場。此次的文本題跳脫過往常見的單選題形式,以南美洲瓊斯鎮的集體死亡案件為雛形,構想出一道完整、豐富的故事題組。因此選手們不只需要具備基礎文學素養,在破碎的線索中抽絲剝繭,也要隨時與隊友分享資訊,才得以在限時內梳理這道複雜的謎團,「我想要測驗選手能不能夠從隻言片語中找尋人物的關係、拼湊線索並描繪出事發場景,就算不具備生物、數學等學科知識,其實都可以從文本中找到答案。」,蕭鼎霖說道。

選手們將文本攤在地上,找尋線索之間的關聯性,並憑藉邏輯推理的能力,逐步建構出一樁神秘案件的全貌。
不過對參與此場的高中生們來說,最具挑戰性的關卡莫過於「體育及其他題」(下稱體其)。成員集結自大安高工、松山高中、建國中學的隊伍「火在洞裡」表示:「體其的規則很多,一個失誤就沒有了。」儘管此次的體其題困難重重,但選手們仍以正面的心態看待比賽結果,即便一開始看到題目時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們堅信在不斷地嘗試下一定會有所進步,完賽後也異口同聲說道:「下次還會再來。」

體其題考驗選手如何在規則的限制之下,完成指定的任務。因此選手們除了要腦力激盪並嘗試各種可能的破關方式,還得要展現出十八般武藝,挑戰體與智的極限。
智鐵賽跳脫傳統教育體制,鼓勵青年學子在遊戲中發揮多元能力,在玩樂中思考、動腦,直到逐一破解任務。「以前的比賽大多侷限在學科,就坐在位置上狂寫,但智慧鐵人競賽的內容就包含很多不同創意。」,私立延平高級中學的隊伍「Strongers」說道。臺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楊舜涵是本場初賽的計畫執行人,同時也是第一屆智鐵賽的冠軍, 「因為長時間接觸鐵人,我會覺得實用的東西勝過課本上的東西。」為了傳承鐵人精神,他期許高中生們學習專業科目之餘,也能從「做中學」。2025年智鐵賽已正式開跑,今年還會陸續舉辦多場賽事,而未來也將持續貫徹「未來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世界,必須靠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理念,讓高中生們在隊伍中盡其所長,互相腦力激盪,齊心同力面對各種難題。

教育部鼓勵高中生參與國內外智鐵賽事,激發學生學科以外的才能,並增強其未來應對多元、複雜問題的能力。